Wednesday, March 24, 2010

Sinologists: Erik Zürcher

荷兰汉学家许理和(Erik Zürcher,1928-2008)与《佛教征服中国》
许理和(Erik Zürcher),荷兰著名汉学家。1928年9月13日出生,1947年起在欧洲汉学重镇莱顿大学(Laiden University)汉学系跟随该系创始人戴闻达(J.L. Duyvendak)教授学习汉语,又曾在斯德哥尔摩从喜仁龙(Osvald Sirén)短暂地学习过中国绘画与雕刻史。之后,他辗转到了巴黎,师从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研究中国佛教,这为他以后对汉译佛典与佛教梵文词汇异同所进行的精彩比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许理和获得博士学位,1962年任莱顿大学东亚史教授。1969年创设莱顿大学汉学院现代中国资料中心。1974-1990年任汉学院院长,期间还兼任该校中文系主任、《通报》(T’oung Pao)主编。1990年8月接任欧洲汉学协会(EACS)会长。2008年2月7日在莱顿逝世。
作为一名汉学家,许理和主要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适应,此外也探讨明末清初耶稣会来华史,试图了解中国对外来影响的适应过程,“当东方遇到西方”时的反应是他的最大兴趣。许理和的主要汉学著作包括:《佛教征服中国》(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 1959)、《佛教、基督教与中国社会》(Bouddhisme, Christianisme et Société Chinoise,1990)、《耶稣会在中国纪略:1580-1680》(Bibliography of the Jesuit Mission in China (ca. 1580-ca. 1680),1991)、《中国的习俗与政府》(Norms and the State in China,1993)、《中国文化中的时与空》(Time and Space in Chinese Culture,1995)。
《佛教征服中国》(The Buddhist Conquest of China:The Spread and Adaptation of Buddhism in Early Medieval China)是许理和195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由Brill出版社在同年初次出版。1972年此书以老版本予以重印。1998年,该书中文译本首次在大陆出版,对汉语界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7年,时隔近半个世纪Brill重新出版了该书的英文修订本(第3版)。
作为许理和的主要汉学贡献,《佛教征服中国》的研究专注于中古时代早期(公元4、5世纪)印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适应。在书中,作者将研究重点定位于成长中的僧人阶层在中国中古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尤其关注士大夫佛教(Gentry Buddhism)的形成以及佛教与中国中古主流思想的融合,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了佛教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与适应情况。许氏的基本观点认为,早期中国佛教是一个自生系统,是一种独立发展的结果;并且,它的发展与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实是相联系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的不同和教义的异质性,佛教在中国的早期流行范围实际上只限于一个特殊的、十分重要而又狭小的群体: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士绅(Gentry),以及受过文化教育、能够参与这个阶级文化生活的僧人(Clerical Intelligentsia)。随着以支遁、道安、慧远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僧人”(Gentlemen-monks)的出现,一个联结中国社会上层士大夫与僧团的中介产生了。通过有效地借助中国传统学术来宣扬佛法,他们又成为整个僧团的文化和社会先锋,并且和来自底层的有教养的僧人一起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的新现象——寺院成为中古中国的学术和文化中心。由于佛教不再只是一种宗教观念——僧人的佛法,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它在中国的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识分子和官方的态度、僧职人员的社会背景和地位,以及修行团体与中古中国社会的逐步整合,这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在早期中国佛教的形成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许理和看来,公元4世纪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决定性阶段。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孕育,佛教在这一时期开始成功地渗透到有文化的上层社会生活和思想中去,从而为佛教征服中国铺平了道路。事实上,按照许氏的观点,印度佛教并没有“征服”中国,而是在中国本土思想和术语的基础之上被中国接受的。
得力于自身严谨、系统的学术素养,许理和在《佛教征服中国》一书中展现出雄厚的汉学基础。书中对大量极为晦涩的中古佛道文字的翻译,就是典型代表。除了拥有中国佛学和儒道之学的基础、两汉到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化政治史的知识之外,他对古代印度、中亚佛教的掌握也相当深入,对梵文语汇和典籍可以说是运用自如。该书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比如对佛道关系和佛教名词汉译的重新认识等等。
尽管从中国佛教发展的整体脉络来看,佛教真正“征服”中国,形成具有普遍生命力的中国民众佛教或民间佛教的时间要大大晚于《佛教征服中国》所截止的公元5世纪,并且越来越多的佛教学者对于许氏的论据和观点发出不同的声音,但是,基于该书奠定的中国佛教大叙事框架以及作者所体现出的非凡学识,直到今天《佛教征服中国》的学术地位依然稳固。在为2007年版《佛教征服中国》所撰写的序言中,以研究中国中古宗教史著称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太史文(Stephen F. Teiser)再次肯定了此书在学术史上的杰出贡献,认为它不失为一部描述早期中国佛教的社会史佳作。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